6月13日上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所长骆永明研究员应邀做客“环境论坛”,为广大师生作了题为“我国土壤修复研究进展与需求”的学术报告。
报告会上,骆永明围绕我国土壤污染“防、控、修”工作如何开展、未来研究需求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他围绕土壤修复一词的提出、土壤修复技术的国内自主研发,结合场地修复实例和国家政策,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我国土壤修复的技术发展过程。他指出,近些年来我国土壤修复在科研上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在技术支撑、技术装备以及技术产业等方面仍与国际水平存在着一定差距,防控修复理念、基准与标准的制定、风险评估与管控、修复技术与装备以及修复与资源利用等方面亟需进一步加强。一份预防胜过千份修复,他希望有更多的青年学者加入到土壤修复的行列,共同努力,共同创造净土、洁食、居安、健康的美好生活。
骆永明,“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创新团队项目首席科学家,“百人计划”优秀奖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科技部“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专家,国家环保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污染防治专项顾问组成员和总体设计与集成组副组长,“第一、二、三届国际土壤污染与修复会议”主席。《科学通报》、《土壤学报》、《土壤》、《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toremediation》等杂志编委。长期从事土壤污染及其修复、区域土壤环境质量与风险管理等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 100余篇,出版著作8部,重要咨询报告6份,获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专利20余项。
报告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