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科简介

 浙江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2005年入选首批浙江省高校“重中之重”学科,2015年入选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学科 ESI 全球排名中稳居前 1%2016年起)。学科积极服务于长三角区域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和主导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了以工业污染等治理技术为特色的学科优势,在碳中和、污染协同治理、环境功能材料、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四个方面形成特色研究方向。学科建有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环境友好支撑平台、浙江省工业污染微生物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石油和化工行业VOCs污染治理工程实验室、环境生物技术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碳减排与碳检测技术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生物净化与转化”教育部创新团队、“大气污染控制”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等高层次研究平台。

 近年来,学科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80余项,科研到款1.7亿余元,其中纵向科研到款1.3亿余元;发表SCI论文10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20项,新增国家级、省部级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14,包括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等重大奖项。

本学科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2003起获得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起获得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起获得工学士学位授予权。学科拥有一支高学术水平的人才队伍,其中教授33人、副教授27人,拥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优青、青年长江国家万人青拔等国家级人才6人次,其他省部级人才24人次。

学位点分布

专业代码/名称

研究生类别

培养方式

基本学制/最长学制

所授学位

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

学术学位博士

全日制

统招博士:4/8

直博生(含硕博连读):5/8

工学博士

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

学术学位硕士

全日制

3/5

工学硕士

085700资源与环境(环境工程)

专业学位硕士

全日制

3/5

工程硕士

三、培养目标与学位标准

 本学科旨在培养政治素质高、学术品德好、业务能力强,可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推广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研究生应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本学科某一领域的试验设计方法、试验技术及数据处理手段,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技术实验等实践能力。博士研究生还应具备良好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能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具有良好的国际视野。研究生需完成以下环节方可获得学位:

1达到培养计划中规定的最低课程学分要求,普通学博生课程学分≧12学分学位课≧9学分直博生(含硕博连读)课程学分34学分学位课≧30学分学术学位硕士课程学分≧24学分学位课≧15学分),专业学位硕士课程学分≧25学分学位课≧11学分;(课程体系详见各年级各专业培养方案)

2完成学术规范教育、实践活动(工程实践)、学术交流活动中期考核组成的必修环节

3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评审及答辩详见《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工作规定》);

4取得以学术期刊论文、专(编)著、专利、奖项、研究报告、标准等多种形式呈现的相关创新成果(详见《环境学院研究生申请学位创新成果要求》)

四、各培养方向负责人

 碳污监测方向负责人:方双喜教授导,入选科技部“万人计划”、浙江省“万人计划”和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等,曾任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观测计划中国国家联络人和IPCC温室气体国家清单方法学报告编制成员(Lead Author)等职务。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余项,在NaturePNAS等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导或参与编写国/行标7项,撰写决策服务材料并获得总理批示1次;获中国气象服务协会“风云人才奖”、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奖励。

 污染协同治理方向负责人:王家德教授博导,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浙江省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人才、浙江省领军人才。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省重大成果转化科研项目等80余项;在国内外主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出版论著4部;授权发明专利29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3省部级科技一等奖6项、二等奖2项。

 环境功能材料方向负责人:宋爽教授博导入选浙江省领军人才。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6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Water ResearchChemical Communication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中国科学:化学、科学通报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150余篇(他引5000余次,H-index 46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项目、航天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环境保护部环保科技奖三等奖各1项。

 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方向负责人:潘响亮教授博导入选中国高被引科学家、全球顶尖科学家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国家级领军人才项目等。任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等期刊编委。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等多项。在Science BulletinWater Research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