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党中央“建设两美浙江”的号召,我院暑期环保实践小分队在7月15日到达了农村垃圾处置宣传的第一站——丽水市缙云县河阳小学。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而环境保护是一个长远的过程,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为环境保护工作的传承打下基础,成为当今环保宣传的最佳选择。
本实践队以千乡万村之“留守儿童环保科普行”活动为载体,针对河阳农村的留守儿童群体,展开了一场形象生动的垃圾分类处置环保宣讲会。
缙云河阳是一个农村,也是一个古村,身处生态之城丽水,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璀灿:水系、道路基本保持着元代村庄的设计特色,还有明清两代所建的十大宗族庄园式古民居建筑和十几座古祠堂。对于这样一个旅游文化浓厚的村落,垃圾的合理处置更显重要。
在河阳村的晒谷场边,就是河阳小学。暑假期间,小学大部分班级已经放假了,只留下71个留守儿童组成的两个班级。本实践队精心收集资料,选择能让儿童容易理解和掌握的环保小知识,向他们讲解了如何使用废旧电池和锡纸短接进行野外取火,如何利用废可乐塑料瓶的突形底座制作塑料勺,如何利用棉花和废玻璃瓶制作节能隔热杯等。
结合垃圾分类和处置,本实践队将在场孩子们分为4个小组,分别代表厨余垃圾桶、可回收垃圾桶、有害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每组孩子互相讨论后,每人在纸上写下一个在他们生活中的产生垃圾,组内不可重复,上交到讲台。把各组同学写下的垃圾汇总后,由老师报出这些垃圾的名字,四个小组的同学分别来认领属于自己这个类别垃圾桶的垃圾。
全程,孩子们参与其中,他们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最后结合可观的统计数据,他们对于生活中垃圾的成分与类别的印象变得深刻,也明白了垃圾分类的方法和各类垃圾不同处置的途径。通过环保知识有奖问答,科普小视频,科普游戏等活动,寓教于乐,向孩子们普及环保、健康、安全的生活理念和技巧,让他们懂得了垃圾分类处置的重要性。
在向留守儿童宣传环保知识的过程中,本实践队还结识了浙江工商职业学院的支教队伍,并与他们一起在学校食堂烧了一餐晚饭。燃烧的柴火,三口大锅,唯一的水管,生涩的刀法,不只轻重的油盐酱醋,没有电扇的食堂,简朴素的一切,但似乎这些,才是最美好的我们。
屋外青天湛蓝,支教的团队唱起了《听海》,月亮的四周,是隐隐绰绰的星斗,郁郁苍苍的山峦,围着这个小村,鸟鸣清转,看着这些,我们如何不相信,我们可以为这里的孩子们,留出一片绿水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