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学生工作  最新公告

河阳古村寻垃圾处置转变之路——“垃圾分类落,绿色伴我行”小分队

作者:发布时间:2016-07-18浏览次数:291

近几年,浙江省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思路,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下乡,参与美丽中国建设。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的“垃圾分类落,绿色伴我行”暑期环保实践小分队为了深入了解缙云农村基层、县域城镇的垃圾发展史,走访了河阳村的几个高龄老人,围绕环境污染、垃圾处理两方面,在老年活动中心、古祠堂和村委会等地开展了调研。

小组合影1.jpg

张贴宣传海报、合影

早年,河阳农村居民每天产生的垃圾少,厨余垃圾喂给牲口当泔水,粪便等用于农田灌溉,剩下的小部分垃圾,就堆放在四合院天井的沟槽里,自然降解。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养猪养鸭的人越来越少,厨余垃圾没了去处,而垃圾中的塑料、易拉罐等不易降解的包装垃圾越来越多,村民的四合院无法满足垃圾的堆放需求,村里便有了集中的垃圾桶。

垃圾集中了,垃圾中的病原微生物也随之富集,而当时村里还相对落后,没有专门的垃圾清运系统,在堆放腐败过程中垃圾产生大量的酸性、碱性有机污染物,并溶出垃圾中含有的重金属,包括汞、铅、镉等,形成有机物、重金属和病原微生物三位一体的污染源。破坏水体、大气、土壤,危害农业生态,影响环境卫生。

农村城市化过程中,伴随着河阳村自身旅游业的发展,在当地政府支持下,河阳村有了20多个专业保洁人员、集中垃圾房每天清运2次,村子里干净整洁,更显宁静祥和。

河阳古民居32.jpg

美丽祥和的古村

当实践队询问村里垃圾处置的分类情况时,河阳村书记表示,河阳村目前垃圾还没实行分类,村民都是混合投放的。虽然河阳村的旅游业发展的不错,但是村里的经济条件仍然不是很好,目前还没有多余的资金来投入村里的环保建设。村里想等缙云八甸村试点的厨余垃圾处置装置运行几年后,根据八甸村的垃圾分类处置效果来决定村里要不要引进垃圾生物堆肥处置装置。

村民与小组成员交流1.jpg

队员与村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