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学生工作  学工团队

【辅导员说】寻找青年朋友的“好东西”——关于自信和自爱

作者:孟佳琪发布时间:2024-12-02浏览次数:10

“我正直勇敢有阅读量,我可怜什么?”

近期上映电影《好东西》中,王茉莉的这句台词,平白直接地表现了一位小学生拥有的“自信自爱”。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也许会因为经历失败和挫折而失去探索“旷野人生”的勇气,也许因为成长环境从未受到过直接的肯定和鼓励而逐渐被“不配得感”支配。

步入大学的青年学生们,在生活中扮演着大人。学着处理人际关系、想要兼顾学习成绩和学生工作、试着在一段关系中去学会爱他人、在课余时间想要放松却在游戏里度过了一个周末……在人人都匆忙的校园里,我们往往在关注外界的需要和他人的需求,或多或少忽略了自己真实的想法和实际的成长需求。

在成长的惯性思维和世界的社交捆绑里,我们可能在寻找自信自爱的方向上迷失了自我。

因为害怕外界的评价,走入默不作声的困境。“不说话确实不会被察觉,但是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被暴露是迟早的问题。”害怕被评价,归根到底也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对自己观点和价值观的不自信,对世界评价体系地不自信。当有机会和舞台让你展示的时候,你是否因不自信自己的成长经历而放弃机会?当遇到不公待遇的时候,你是否有能力判断错误的规则敢于说出自己的不快?

我们要找的“好东西”就是在我们经历的事件中学会选择、判断,不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表达自己,培养自己自信地与世界对话的能力。

因为成长过程中爱的缺失,陷入自我满足的陷阱。在社交平台上,“长大后养的第一个孩子是小时候的自己”“祛魅最好的方式是拥有”等话题被很多人关注,有人陷入物欲沉迷买买买,有人宴请小时候的自己放纵游戏,有人在寻找自己值得被爱的证明中失去了自我。人总是容易满足于短暂、易得的快乐,却忽略了真正滋养心灵的关于爱的能力。

我们要找的“好东西”就是发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不足和缺陷,接纳自己的全部,承认自己曾经的“不被满足”,学会正确地去爱现在的自己。

因为恐惧可能面临的失败,困于逃避退缩的牢笼。面对人生,是该“上台表演”还是可以“只做个欣赏音乐的观众”。面对具有挑战的事情,我们总是抱着“我哪能啊”“我做不到”“别浪费时间”的心态来逃避可能面临的困难,理所应当地待在自己的舒适区。我们的校园,给予每一位学子同等的机会。参加一次科技竞赛、组织一次社团活动、申请一次国际交流……都说大学里有着无限可能,但这份“可能”也只会在愿意尝试的同学身上才显得“无限”。尝试之后发现不喜欢,我们也可以有放弃的勇气。

我们要找的“好东西”便是这一份敢于尝试“无限可能”的勇气,享受因为挑战和尝试才显得更加迷人和耀眼的生活。

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也许我们都还走在寻找“好东西”的路上,但走慢一些又怎样,只要方向是对的,我们总能走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只是希望大家在成长之路上能过得更加温暖、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