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纳英才

“环”聚英才:浙工大环境学院诚邀海外优秀青年学者依托申报

2025年国家优青(海外)项目


一、项目介绍

(一)项目定位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二)申报条件

1. 2025年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的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1985年1月1日(含)以后;

(3)具有博士学位

(4)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5)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5年4月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等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不适用于通过中外联合培养方式取得海外博士学位的情况);

(6)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4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并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2. 限项要求

执行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统筹衔接的相关要求。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只能承担一项,不能逆层次申请。

 

(三)浙江工业大学支持政策

我校将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海外)入选者提供丰厚的支持措施与保障

1.录用岗位

• 事业编制;教授(正高职称)

• 首聘期考核通过,可直接衔接进入“健行特聘教授”岗位

2.薪酬待遇

• 首聘期5年提供稳定且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

• 除国家的支持政策外,符合要求者可叠加享受地方资助待遇

3.住房待遇

提供丰厚的安家费,提供周转住房或人才租赁房

4.科研经费

提供充足的平台建设与科研启动经费

5.招生指标

直聘为博士生导师,每年至少单列1个博士生指标,其他博士、硕士生招生指标由学院重点保障

6.工作空间

提供充足的办公科研用房

7.团队建设

可独立组建学术团队,配备若干名事业编制教师、不限额招收博士后(团队成员待遇由学校提供)

8.医疗服务

为人才及其直系家属提供三甲医院医疗优质服务

9.教育资源

协调解决子女优质教育资源入学需求

 

※依托我校申报的优青(海外)申请人,进入项目会评阶段、或达到一定学术水平者,直接聘任至学校“运河青年学者”岗位,入职三年内入选人才项目者,按引进标准提供支持政策。

享受学校引才保障计划支持:鼓励符合申报条件且有意向入职我校人员来校实地访问洽谈,符合相关要求者,可享受由学校提供的1-2万生活补贴(如有随行家属将视情提高)。

 

二、联系方式

有意向者请将个人简历发送至学院联系人,邮件主题请标注为“优青(海外)申报+姓名+环境学院”。简历应包含个人基本信息、联系方式、学习和工作经历,主要学术成果(论文、项目、专利和获奖情况等)。

• 学院联系人:侯老师

• 电话:+86-0571-88813524

• 邮箱:env@zjut.edu.cn

 

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可按照项目指南要求(https://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434/info94490.htm),与我校签订工作合同或者意向性协议,并于2025年4月15日前登录信息系统(https://grants.nsfc.gov.cn/),在线填写申报书。申报书填写阶段,学校将有专人指导。


三、浙江工业大学简介

浙江工业大学始建于1953年,是东部沿海地区第一所省部共建高校、首批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牵头高校和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综合实力稳居全国高校百强行列。

• 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2大门类

• 12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其中,化学、工程学等2个学科进入前1‰

• 拥有两院院士6人,国家级人才86人

• 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个

• 拥有本科招生专业64个,超过70%的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入选数量居全国地方高校前列

• 拥有国家级研究平台10个,省部级科研平台75个

• 累计获国家科学技术三大奖26项(“新型膜法水处理关键技术应用”项目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奖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40位

• 2024自然指数排名全球第169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57位

• 2024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全球第330位,中国大学软科排名主榜第64位

• “十三五”以来,连续8年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9项,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44项(重大重点项目54项),立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90项(重大重点项目32项),2024年科研经费突破12.6亿元

• 以第一单位、通讯单位在Science、Nature、Cell上发表论文9篇,一区论文累计8526篇,年均增长超过20%

 

四、环境学院简介

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办学始于1994年,成立于2015年。学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敢为人先、持续创新,经过3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区域环保领域创新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满足区域环保产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累计为国家输送了3600余名优秀毕业生。现有2个系、6个研究所、1个实验中心及1个地方研究院;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及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硕士点;现有环境工程(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和环境科学(浙江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本科专业,拥有完整的“本-硕-博-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现有硕、博士生近800人,本科生近400人。拥有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素质精湛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91人,其中专任教师77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61人,国家、省部级高层次人才36人次,教师屡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学院坚持做有组织科研,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积极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工作。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浙江省一流学科(A 类),ESI环境与生态学学科排名稳居全球前2.02‰。建有教育部创新团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省重点实验室、省国合基地等各类高水平教学科研平台;承担诸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发表包括Nature正刊、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在内的大量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屡获省部级及以上科学技术奖。

新征程上,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竭诚欢迎广大海外青年英才的加盟,共同为生态文明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